综合改革

阿坝州推进“三社”融合 做好供销工作的“加法”

  • 时间:2022-08-29

  • 浏览:753

  • 来源:阿坝州供销社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阿坝州供销社立足州情社情,今年3月启动实施“三社”融合试点工作。目前总体工作推进顺利,项目实施进度总体过半,试点成效初显。现将阿坝州“三社”融合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试点安排和资金保障上自加任务。州供销社在通过对全州“三社”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州供销系统实际,制定印发了《阿坝州供销社关于开展“三社”融合试点的实施方案》,2022年在全州13县(市)17个村(点)开展“三社”融合试点工作,在州本级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70万元用于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由州供销社负责牵头抓总,各县(市)供销社负责组织推进,各试点乡村负责组织实施,层层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各县(市)供销社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组织指导相关乡村明确工作思路,形成“一村一策”的融合发展路径。

二、在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和为农服务能力上增加措施。基层组织体系是供销社开展为农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三社”融合发挥供销社经营服务优势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州发展建设基层供销社147个、村级综合服务网点242个,实现了中心乡镇基层社全覆盖,基层经营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一是按照“3+N”模式配置基层社服务功能,打造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畜产品购销”三项配置+测土配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特色产业发展、饲草饲料、电商物流节点等N项扩展服务为一体的基层供销社。二是采取开门开放与农村能人联办方式,在建制较大的村培育建成集日用消费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特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机具维修租赁等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密切的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三是立足“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改造提升传统商业网点,推动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经营网点、仓储物流配送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解决农产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发挥基层社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商互联、农超对接,形成惠农富农的产销对接流通业态。

三、在探索融合方式和壮大集体经济上加强合作。各县(市)供销社结合实际,探索“三社”融合新模式,积极吸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村社干部等成为社员,在产业发展、农资下行、农产品上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上加强合作。

一是共建服务体系,密切利益联结。充分利用“三社”在各自领域的特色优势,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三社”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红原县江茸乡供销社以前期投资入股,占股34%以上,茸日玛绵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场地和自有产品入股,茸日玛村集体经济以集体资产和经营管理入股,江茸乡供销社打造集生活超市、道德超市、快递超市、电商超市为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与管理综合体,实现生产、供销、管理三融合,探索采用“1135”分红模式,即经营创收利润按照10%集体经济优先分红、10%滚动发展预留、30%管理团队奖补、50%股份合作分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及村民稳定收益,促进社有资产和村集体经济保值增值。

二是建设示范基地,推动产业融合。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挖掘村集体资源,盘活存量集体资产,积极开发“三社”融合示范、农民社员广泛参与的产业发展项目,以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小金县供销社与四川省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在4个乡镇8个村进行蓝莓种植,村集体以资金和土地入股,打造小金县蓝莓种植示范园区,共种植蓝莓38.3亩、12000余株蓝莓,通过蓝莓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实现“门口就业”。汶川县供销社积极对接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农村局、长兴县煤山镇东风村、汶川县科技农业畜牧局、漩口镇人民政府、三江镇人民政府等共同推进吊瓜种植示范园建设工作,县供销社社属企业汶川供投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与集中村村民共同投资成立汶川集中村吊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汶川供投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股本金19.8万元,占股99%,集中村村民出资股本金0.2万元,占股1%,经营利润15%集体经济优先分红,其余利润按照出资额比例进行分红,吊瓜种植40余亩示范园已建设完成,目前进入后期管理阶段,吊瓜长势良好。

三是培育服务主体,强化服务功能。坚持用市场的办法,通过村集体、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展生产经营服务,使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活力,实现村集体、农民“双增收”和基层社可持续发展。若尔盖县达扎寺镇“三社”融合试点基地,扎实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在县供销社和科农局沟通与支持下,融资200余万元,购置了种草机、割草机等,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畜牧业,开展畜种改良、畜牧业养殖、牧草种植,集体经济入股牦牛12头,农牧民入股牦牛 60头(共20户入股,每户入股3头牦母牛),现有人工饲草基地三处,总面积达到8000余亩,饲草仓库600平方米,与若尔盖县唐克镇俄色村九曲二尤旅游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土地托管业务,土地托管面积达2万余亩。

四是加强资本运营,壮大市场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发挥各自所长、按股分红,既夯实和巩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基础,又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融合的成果。茂县供销社吸纳赤不苏镇二不寨等38个集体经济资金1335万元入股到县供销社农资公司,农资公司以固定年利率分红,集体经济年可分红46.76万元,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无项目的局面,进一步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集体经济资金的保值增值,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供销力量。